开源商业化,走出“射手假说”迷雾
随着过去十年开源技术的复兴及全面发展,开源技术与商业化的关系日益紧
《源知源味》栏目自创立以来,持续围绕开源领域相关话题纵深剖析,而本期也将针对 " 开源与商业化 " 这个业界一直十分关注的议题展开探讨。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任旭东作为栏目发起人兼主持人,在本期邀请到PingCAP 副总裁刘松、DAOCloud 道客创始人兼 CEO 陈齐彦,Kyligence 合伙人 & 首席架构师 /Apache Member/Apache Kylin PMC Chair 史少锋作客《源知源味》,共同探讨开源技术与商业化如何相互成就。一起品好茶,聊开源,看未来。
开源软件是自由软件向人性的一种妥协
【资料图】
众所周知,开源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成本都很高,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负担得起,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计算机,开源先驱们开始编写和共享计算机软件。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就是自由软件运动的发起。1983 年,计算机科学家 Richard Stallman 创建了自由软件基金会 (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并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他通过在社区中推广自由软件的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开源运动中来。随着自由软件运动的发展,开源软件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那么,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其实,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的区别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表面上看,大家关注的是软件是否免费,但实际上,这两种软件首先解决的是整个软件行业的上游生产问题,通过开放共识协作生产出更好的软件来,商业化是下一步的事。" 刘松表示。在上游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绝对纯粹的、乌托邦式的 Richard Stallman 的自由软件,但是这种观点在人类社会中很难实现。所以后来人们理解了,在商业社会中,所有长期生长的、能够与商业社会协同的东西,一定得有一种妥协。刘松将其概括为 " 开源软件是自由软件向人性的一种妥协 ",它收敛到了一个有限的向商业化的妥协,也带来了一种可能。
陈齐彦则认为,开源软件的核心是 " 自由软件 "。他表示,自由软件运动强调的是软件应该是免费的、可修改的、可以共享的,这些原则促进了自由软件的发展。但 Linux 操作系统的兴起推动了开源软件运动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Linux 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解决了 " 软件共创 " 的问题,用户可以自由地创造和修改软件,这是自由软件运动所没有涉及的领域。
" 软件共创 " 是开源软件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意味着用户可以共同参与软件开发,共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也对生产力关系进行了重塑,使得创造过程得到了重新改变。开源软件社区中的开发者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工作,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开源软件成为了人类知识财富积累中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今这 10 年的开源与 10 年前的开源也完全不一样了 " 陈齐彦说," 细微之处听惊雷,工具、法律、制度的成熟,也推动着开源技术的发展。就像 Git 协议一样,它是奠定开源技术二次跃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虽然开源技术已经成为 IT 行业的重要驱动力,但其实在早些年,许多公司和组织对开源技术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史少锋告诉大家,2006 年他加入 IBM 时,才意识到 IBM 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公司。他们对员工进行了各种培训,禁止使用 license 不明确的软件,且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才能使用开源软件。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司的利益,但也给公司的创新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彼时,外面的公司都已经在使用开源软件了,IBM 的做法让公司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那个时代,IBM、Oracle、微软等公司都曾是反对开源技术最强烈的公司。前微软 CEO Steve Ballmer 甚至说过 " 开源是软件行业的癌症 "。然而,如今这些公司都已经认识到了开源技术的重要性,并纷纷在开源领域有所投入。正如任旭东所说,"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与自由软件有所不同,它已经变得更加收敛和实用 "。史少锋也补充道,如今越来越多的 IT 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拥抱开源技术才能够保持竞争力和创新力,才能够使产品与时俱进。
开源技术已经成为 IT 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开源技术和商业化之间的关系在过去曾经存在一定的对立,但如今,许多商业公司已经将开源技术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将开源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等优势。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不仅让商业公司从中获益,也让开源社区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发展,让开源技术与商业化的可能性不断增加。不要为了商业化而开源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源技术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必备工具。然而,许多公司往往会陷入到开源商业化进程的泥淖中,忘记了开源技术本身的初衷——即通过开源技术来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刘松提出了 " 不要为了商业化而开源 " 的观点。他认为,应该将开源和商业化区分开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概念。开源技术是在软件的上游,其主要目标是应该注重软件的功能性、迭代速度和社区参与等方面,以达到领先于同行的目的;而在下游的商业化阶段,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开源技术和商业化之间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但需要注意不要将二者混淆在一起。最好的模式是:在开源技术领域,有着一拨人专门研究如何用开源模式做出最好的软件,而在商业化领域,还有另一拨人专门考虑如何运用发行版和云服务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两拨人相对分开,但他们之间也要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才能将开源技术和商业化更好地融合。
而开源技术与商业化的玩法还远远不止于此,陈齐彦就分享了另一种模式的玩法:该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开源技术与商业化产品相结合,成为世界生产力的一部分。
陈齐彦解释道:" 我们所做的开源并不是简单的贡献代码,而是要求我们的工程师成为开源社区的领袖,并通过领袖的身份吸引更多的生产力加入我们,成为我们的跟随者。" 这样做的核心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在软件行业中,优秀的工程师可以完成 90% 的工作,而获得这些工程师的方式通常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员工。但我们通过在开源社区中贡献高质量的代码,吸引了更多的生产力加入我们,也能让其为我们贡献力量。"陈齐彦说。
所以,DAOCloud" 但凡有个宝贝,就想办法捐出去 "。因为一旦贡献出去被接受了,就能够得到 10 倍甚至 20 倍的劳动力。哪怕今天 DAOCloud 雇不起 Linux 内核的 Maintainer(维护者),但是 Linux 内核那边却有人在帮其优化软件,正是因为他们的贡献获得了认可,这其实就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此外,陈齐彦还强调了开源社区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跨越鸿沟的过程中。他指出,开源社区可以让公司在短时间内跨越鸿沟,实现商业化成功。
开源技术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了许多优势和机会。然而,在开源社区和商业客户之间保持平衡也非常重要。史少锋表示,许多开源社区的主要玩家都是工程师,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背景,而商业客户则可能是某些重点领域的机构,如金融和电信等。这些客户和他们的需求往往与开源社区的用户不同。过去他们力图将这两个版本促进在一起,最后却发现难度很大,必要性也不高。
根据 Apache 社区的经验,让其明白如何创建一个多元协作的社区,以避免有一家公司在这个项目中垄断 / 控制它。因此,现在 Kyligence 可能会只保留核心的能力,并在不同的能力上去做扩展点。这样一来,开源项目就能更好地满足商业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保持社区的核心能力。另外,商业客户往往更加注重安全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开源项目的安全和稳定性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同时,社区也需要尊重商业客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聚焦的核心不同,开源是否为主要策略也需要进行思考和调整。"Kyligence 也经历了从 " 开源至上 " 到 " 客户需求至上 " 的转变。史少锋表示,公司需要不断关注客户的需求,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长期发展。如今,开源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许多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 对于价值类客户来说,开源技术只是达成商业目的的一个手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任旭东总结道。
学会升维思考,才能看到更大的商业空间
如今,中国开源项目逐步走向成熟,开源商业化落地也在逐渐加快,但开源软件与商业化之间依旧存在不少争议,尤其是当商业模式与开源价值观相冲突时。任旭东指出,开源软件的商业化是一个需要升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商业设计的难度更大,需要跳出自身的小逻辑,看到更大的商业空间和商业逻辑。
任旭东以《三体》中提到的 " 射手假说 " 来解释 " 升维思考 " 这一说法,当你的商业视角或商业设计能力停留在二维平面时,你所看见的商业世界和商业理论就仅停留在二维世界里,这时候就需要 " 升维思考 " 才能诞生更高明的商业设计。因此,开源软件商业化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技术和代码,还需要考虑商业模式、人力资本、获客和转换等多个层面。只有跳出个人小逻辑,才能看到更大的商业空间和商业逻辑。
「" 射手假说 ":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 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 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三体》」
" 开源软件形态对于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 刘松补充道。开源软件的开放性使其更易于使用和推广,而商业化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开源软件的开放性和流量优势实现商业价值。因此,想要耍好这把 " 双刃剑 " 的难度是很高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源软件的流量型商业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通过开源软件,企业可以省下昂贵的软件授权费用,同时通过用户流量和点击数据实现商业变现。然而,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刘松指出,开源社区和商业公司之间的合作和博弈也是开源软件商业化成功的关键。当前的开源 3.0 趋势是开源创业公司和多云的结合,而这需要开源社区和商业公司之间的协作和创新,才能实现开源软件的商业化和价值最大化。
尤其是在今年 AI 大模型再度 " 走红 " 之后,开源技术的商业之路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随着 ChatGPT 的出现,开源技术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源技术为大模型 AIGC 提供了一条路径,同时也为基础设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AIGC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模型的训练和部署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AIGC 技术的普及也需要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优化 AIGC 的部署和运行效率,已成为开源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也承担起了重要责任。
陈齐彦表示,开源技术和 AIGC 的发展将会改变软件的本质,使得软件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前,软件背后是硅基智能,而操作软件的则是碳基智能。但随着 AIGC 生产力的爆发,软件形态将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往后可能软件背后和操作软件的都是硅基智能。对于那些没有及时跟上这波 " 潮流 " 的企业来说,将会失去大量的市场机会。因此及时把握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开源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在这个背景下,开源与商业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本期《源知源味》中,各位开源技术领域的专家分享了许多对开源与商业化的看法和经验。他们一致认为,开源最终是为了做出最好的产品,而商业化最终要落到未来的人群和服务模式上。
同时,开源形态在新的 AIGC 加持下还会有新的变化,商业化也是检验开源价值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开源和商业是相互伴生的,谁也不是谁的尽头,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推动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随着过去十年开源技术的复兴及全面发展,开源技术与商业化的关系日益紧
合成樟脑概念股是哪些?合成樟脑股票龙头一览,A股投资者的你是否了解
VR和数字孪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更加真实、沉
7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记者。李家超透露
1、纳薇naivee,是上海纳薇服装设计有限公司注册的唯一女装品牌。2、从
编程客栈()7月11日消息:最近在Reddit社区上有网友分享了三星GalaxyZFol
今年以来,河南省渑池县市场监管局聚焦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0日发布,6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 1,比5月上升
1、好心分手——卢巧音 王力宏曲:雷颂德词:黄伟文(女):是否很惊讶讲
IT之家7月11日消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微博发文,表示昨天进厂跟进G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天健为进一步净化全区社会治安环境,确保全区社会
中新社和平方舟7月11日电(徐巍刘博李珂嘉贺)10日上午,正在执行“和谐
来源:南充公安警情通报2023年7月10日9时07分,市民覃某报警称,有两名
据wind统计显示,7月10日共有1664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净买入金额在千
6月19日,由江苏德源药业股份申报恩格列净片(规格:10mg)取得国家药
App7月11日消息,从司法部获悉,近日,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
红魔8SPro+首发骁龙8Gen2领先版,这款手机的性能也备受关注,从实际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7月11日消息(记者胡丽齐)暑期来了,孩子没人看
7000字复盘:薇诺娜“爆品陨落”的9件小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